中國是世界現存杜仲的唯一產地。
1896年,法國首先從我國引種栽培杜仲,隨后英國也開始引種。1899年杜仲引入日本。1906年引入俄國。1952年引入美國。
20世紀50年代,我國在貴州遵義、湖南慈利、江蘇南京分別建立了萬畝杜仲專業林場。70年代以后,湖北勛西,河南汝陽、靈寶、陜西略陽,江西井岡山,甘肅隴南,江蘇響水等地分別建立了杜仲基地。
1992年,杜仲作為稀有植物被收錄于《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
1995年,杜紅巖研究員帶領的杜仲科技創新團隊主持選育出我國第一批杜仲良種。在隨后的20多年間,杜紅巖研究員帶領的中國林科院杜仲科技創新團隊先后選育出果用、雄花用、葉用、果材藥兼用等系列杜仲良種,填補了我國杜仲良種的空白。目前已審定杜仲良種29個,其中國審良種10個,為我國杜仲產業發展提供了良種支撐。
1999年,杜仲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2001年,北京市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杜仲公園,占地面積約66公頃。
2014年11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杜仲全基因組精細圖》繪制完成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杜紅巖研究員繪制完成的杜仲全基因組精細圖,為世界上第一個木本藥用植物基因組精細圖,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個完成杜仲基因測序的國家。
2019年5月1日,由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杜紅巖研究員牽頭起草的林業行業標準——杜仲標準綜合體頒布,包括《杜仲良種選育技術規程》等9項杜仲林業行業標準。
截止2019年10月,我國杜仲產業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局面,全國杜仲種植面積增加到550萬畝,分布在河南、湖南、湖北、陜西、四川、江西等27個省份,占世界杜仲資源總量的99%以上。